我們離開東埔溫泉、沿著台21線往信義的方向前進時,有一塊招牌一直吸引著我的目光。

【吃蔥有益健康。蔥!蔥!!蔥!!!】

從到達前的500公尺開始,每一百公尺綁上一塊。
先撇開有沒有質感、毫無規範的張貼不談,我是邊騎邊看、邊看邊笑,因為太傳神、也太貼切,而這樣的經驗在以往的旅行當中實在出現過相當多次,只是每每張開嘴大笑之後,我都會忘了記錄下來,這張算是「覺醒」過後,我特別停下車拍了張照留念。

我很喜歡這樣的創意,很喜歡這樣的文字表示方式,淺顯易懂、令人印象深刻、會心一笑。可以想見的是讓我在最後一百公尺時不斷的注意在這塊廣告下的食物到底是什麼模樣?當然最後經過店家時,我還是沒有把那一把把看起來雪白、清潤、有益健康還賞心悅目的蔥買回去,不過我認為就廣告效果而言,對我是起了一點作用了。

『創新』這兩個字就像『人』一樣,好說不好做。
市面上一堆教人如何創新、如何有創意、如何與人不同的書籍及媒體。能夠有些人願意貢獻個人的經驗給於他人,這也是世界上美好的其中一面。許多人說:「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但事實上有很多的人也是寧願「你不要給我魚吃,請教我釣魚」的想法,只是最後總會陷入在一個迷思當中而跳脫不出來。

某天在背包客棧的版上回答一些有關打工度假的問題時,
對一個【打工度假的申請條件是什麼?我今年可以去嗎?】的標題有點不滿的抱怨:「怎麼不去爬爬文?這用google搜尋一下就會有一整排的資訊了啊?」,坐在一旁敷著面膜、綁著小頭巾的夫人從眼睛處所挖出的小洞瞪了過來...

「我就不知道google啊!」

當下確實讓我不知所措,原來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並非在每個人的世界當中都是如此。
雖然最後然我總還是會耐心的把一些條件和連結回覆在該討論串中、並叮嚀請多利用版上既有的資源,但事實上我卻發現我在扼殺一個人生存的能力,剝奪掉他自己尋找答案的能力;而我自己也在用舊的思維去看待一些事物,也在迷思當中無法自拔。



容我說一個很奇怪的故事和想法。
以往還在百貨上班時,每每總在分析主要顧客的族群落點與消費力,然後針對時勢去下一些不同的策略並尋求各品牌的支持和認同。還記得M型社會的理論剛出來時,我們和品牌的人員總會不自覺得將一些數字與M型理論扯上些關係,最後就逐漸的認為M型社會真的要到了,並做出對應的策略與計畫。最後就會有人開始將自己歸類為屬於M型社會的上部分或下部分。那時我曾經有過懷疑「真的是這樣嗎?」,當然最後免不了的就自怨自哀的將自己歸類在M型的貧窮的那一個部分。

但這一年多的旅行讓我有了一些新的體認和新的想法,也對M型社會這個問題有了不同的見解,並發現了其中的弔詭...
我一直覺得M型社會這個理論應該是寫給像以往的我這樣平凡的上班族、小本經營...等人看的,但一直想不大通這中間的一些迷思,後來用排他法的方式讓我理出了一些頭緒。

如果是超級的大富翁,我想社會即便真的變成M型化,對他們的影響也不大,所以M型理論的主要對象絕對不會是針對這些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人;但如果換作是超級貧窮、三餐不繼、家徒四壁的人家,我想社會即便不是M型的,他們的生活應該還是如此在社會的邊緣上,而且在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的情況,更不可能想去了解什麼是M型社會。

那...,富人不在意、窮人想在意都不行的情況下,這肯定是給不貧、又不富的我們來看!
既然如此,那代表不貧又不富的族群是最大群的,所以M型理論是針對我們中間的這個族群所發表的。

但既然是最大的族群,哪裡來的M型社會呢?

-------------------

得到這樣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結論時,我是挺興奮的。
並不是因為我發現自己不再屬於M型的頂端或谷底,而是我發現自己能夠用一個不同於其他的角度的方式來解讀,當然這仍然是一個無用的東西,但我總讓自己能夠從「理所當然」的觀念中多了些不同的刺激。這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物,而我也無意去挑戰所謂的大師,但這一點點的發現讓未來會遇到一些事物有了不同於以往切入的角度。

我認為自己沒資格為『創新』下一個很完整的定義,也沒資格去批評任何一項理論,但我覺得將自己的『改變』視為我這個個體的『創新』應該還是有權力的,無論只是觀念上的轉變還是行動上的作為,至少現在的我是這麼自大的認定的。

你們說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